耳鸣是指无外界相应声源或外界刺激的情况下,人耳主观感受到声音。它是一种错觉。常感到耳里有一些特殊的声音,但周围却找不到相应的声源。
它的历史与人类的历史一样长。古东印度的人认为,耳鸣是因耳内有小动物居住,动物间发生斗殴而致耳鸣。古人想出各种稀奇古怪的方法来对付它。古罗马著名医生Galen用鸦片、曼陀罗花这类镇静和麻醉药来缓解耳鸣,但患者变得迟钝。听力学之父最早提出大部分耳鸣与听力损失有关,他发现,风声样耳鸣可被熊熊燃烧的火焰声掩蔽,铃声样耳鸣可以被滴在铜碗中的水声掩蔽。
耳鸣患者听到的声音类型以及来源都不太一样,甚至有时候根本就描述不清楚耳朵里鸣的到底是什么声音。这些声音在哪里响,也是不一样的:有时候感觉是在耳朵里,有时候又在脑子里,甚至还可能在空气中。
患者听到的声音种类也往往大不一样:比如电流声、蜜蜂嗡嗡声,或是蝉鸣、尖锐的嘶嘶声等,音量时大时小,不太规律。
值得一提的是,耳鸣者感觉到的声音一定都是没有实质性内容的单调声音。而如果耳中出现音乐,对话等有内容的丰富声音,则不属于耳鸣范畴,而是幻听。
耳鸣有机械性、中毒性、感染性、变态反应性、精神心理性耳鸣等。尚不明确的原因约占耳鸣人数的40%。也由于耳鸣的发病机制、病因尚未弄清,耳鸣的彻底根治仍是世界难题。至今还未发现可彻底治愈耳鸣的药物,但某些药物对耳鸣有短期疗效,如改善耳蜗血管的血管扩张剂、改善内耳组织的能量代谢、抗焦虑以及抗抑郁药物、疏导情绪等。因此,防范于未然显然更为重要。以下这些容易造成耳鸣的事情,就需要尽量去避免了:
(1)长时间暴露在噪声环境里,会产生听力下降、耳鸣,要注意防护,减少噪声源,佩戴防护耳罩、耳塞等。在在噪声环境下的高危人群,应调换工作环境。非职业人员不要长时间、大音量的在噪声环境中佩戴MP3耳机。
(2)长期处于精神高度紧张、身体疲劳状态时,易出现或加重耳鸣。这时应调整工作节奏,放松情绪,转移对耳鸣的注意力。
(3)咖啡因和酒精常可加重耳鸣。吸烟使血氧下降,而内耳毛细胞又是对氧极其敏感的细胞,缺氧会对毛细胞造成损害,因此要改变不良习惯。
(4)日常生活中,我们应尽量避免适应具有耳毒性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药物。应该重视以下几种耳鸣:一直持续的慢性耳鸣、日益加重的慢性耳鸣、明显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的耳鸣、搏动性耳鸣。